可持續的移動出行:全球挑戰及中國的教訓

為了實現可持續的移動出行業,市場必須擴大共用汽車的規模,推動能源系統的碳減排,並在電動汽車和其他石油替代品上投放資金,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各國在此方面皆有其推動方案,那麼中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嗎?

各國的運輸部門面臨著相似的減排挑戰,然而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方法。近年來,中國已發展成移動出行服務的創新理念實驗室,在政策、科技及商業模式方面均不斷發展。中國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近年的創新政策及商業合作更推動了可持續移動出行生態系統的蓬勃發展。

挑戰1:綠色轉型的基礎設施

電動汽車(EVs)的廣泛應用必須輔以大量充電設施的支援。然而,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仍缺乏相關基建。Mazars美國的執行合夥人Jeremy Rice先生表示:「建造配合電動汽車的充電設施造價高昂。與幾十年前由化石燃料公司建造的加油站相比,情況相當不同,目前並沒有主要的私營企業建造相關設施。」

與此同時,在中國,相關企業正在停車場和住宅開發地區不斷增設充電站。此市場正與移動解決方案不斷實驗:比亞迪前身為一家手機電池製造商,現時提供充電服務,車主可以透過撥打客服熱線要求緊急充電服務。

挑戰2:清潔能源的價格下調

第二個挑戰為確保充足而廉價的清潔能源供應。

目前,中國的電網主要以化石燃料支持,因此電動汽車能直接置換總體排放。Mazars集團合夥毛瑋瑩女士解釋說:「中國三分之一的石油消費總量均消耗於汽車燃料,由此可見,電動汽車並非解決碳排放問題的靈丹妙藥。」然而,情況將於未來幾年改變:中國正大量投資在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上,這將加強電動汽車的可持續性。

可是,僅僅確保清潔能源的供應並不足夠,必須確保其價格廉價。Jeremy Rice先生表示:「最近幾年來,我們留意到美國已作相關發展。」「當汽油價格上漲時,民眾開始從高耗能的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轉向選擇更節能的小型汽車。」汽車未來仍很大可能為高昂的消費,因此降低清潔能源的價格將會是減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

挑戰3:鼓勵創新以擴大規模及實踐可持續性

Jeremy Rice先生指出,改善燃油效率為各地可持續移動出行業均需面對的挑戰,而同時亦有許多方法能實現這一目標。「該行業中,雖然只有少數一級供應商正致力推動可持續性的發展,但大部分供應商正不斷提升車輛的燃油消耗效率,間接地為此一目標作出貢獻。其中一些可行方法為改良汽車座椅或雨刷器,例如於保持強度及安全性下,減輕配件的重量。」

中國汽車企業正透過加強國內外的合作夥伴關係,以推動創新的可持續性發展。最近,有六間企業聯合開發燃料電池系統和氫燃料電池汽車。最近,中國企業亦受了歐洲汽車大型企業的關注,大眾汽車於2020年5月投資了11億歐元,收購了鋰電池公司國軒高科26%的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 2020年7月,平治宣布已收購了孚能科技3%的股權,建立更緊密的戰略夥伴關係。

其他企業正在開發小型及微型電動汽車的消費市場。毛女士舉例道:「柳州五菱生產的微型電動汽車已經非常普遍,於超過300萬人口的柳州市共銷售了兩萬輛汽車。」

挑戰4:計劃正確的激勵因素組合

中審眾環執行合夥人蘇斯曼先生解釋道:「風能或太陽能等創新清潔技術普遍於國家的資助下開發。而中國的電動汽車亦同樣得到國家的支持。政府決定開發電動汽車,並向該行業提供了約1000億元人民幣(125億歐元)的補貼。」

政府還鼓勵消費者購入電動汽車。 蘇斯曼先生表示:「在上海和北京市,民眾必須購買自己的車牌。傳統汽車的白色車牌最高價格為80,000元人民幣(10,000歐元),而電動汽車的綠色車牌則為免費,綠色車牌亦在市內很常見。」

政府資助同時可能帶來挑戰。由於政府在2018年收窄了相關優惠措施,電動汽車的銷量因而有所下降,情況至2020年7月才有恢復增長的跡象。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根據政策而起伏不定,此說明了保持政策一致的重要性。這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市場為一個值得注意的教訓。Jeremy Rice先生解釋道:「汽車研發由提出概念至製造模板原型需時至少三至四年。一旦於政策的驅使下讓汽車製造商加強可持續性方面的發展,他們便不會改變方向。」 

在電動汽車銷售方面,政府資助可能有效說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Mazars 英國的執行合夥人Richard Karmelhu先生解釋道:「普遍來說,價格仍然是全球消費者考慮的決定性因素。當失業率高企且隨意性消費下降時,消費者將傾向購買高性價比的商品,而非最符合道德良知的商品。」

中國政府同時透過設定目標來刺激需求。毛女士解釋道:「 針對原始設備製造商而制定的目標為車輛的平均油耗量,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量。」政府將向未能達到目標的製造商作懲罰,其中包括完全停止生產。

挑戰5:鼓勵共享汽車的競爭和創新

中國市場亦有很多機會發展創新的共享汽車服務。蘇斯曼先生表示:「我知道有一間公司正嘗試開發城市電動汽車租賃業務,其中廣告為其主要的收入來源。」「不但有車身廣告,車內甚至還有一個細小的屏幕播放廣告。當你留意到優步(Uber)以及其競爭對手在歐洲的成功時,中國的滴滴出行及其競爭對手將實現前者十倍的收益。」「在共享汽車的廣泛應用下,許多人甚至不購入車輛。」

毛女士亦預計大量數據創新的機遇,例如企業透過使用自動數據,將個人化保險與機場VIP服務和其他旅行產品等服務捆綁銷售。蘇斯曼先生補充:「與歐洲和美國相比,中國的經商模式更重視數據的價值,此概念亦根深蒂固。」

結論:汲取來自中國的教訓

從中國的經驗來看,國家干預和投資,以及企業家的專業知識能擴大發展可持續解決方案的規模。同時此案例亦有助了解有關基礎設施、激勵措施、合作關係以及在業務結構和科技方面建立創新文化所帶來的長期價值。 即使中國的一些政策措施及企業可能會失敗,但過程並沒有白白浪費。蘇斯曼先生解釋道:「儘管現時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和共享汽車企業還未實現豐厚的盈利,但他們仍在不斷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及開發新技術,洞悉先機。」